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49: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;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二)02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n0732tv2wbi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二)02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为什么会浪,识,有识,就会起浪,有执着的识,心就会起浪,有分别的识,它就会起浪,有颠倒的识,它就会起浪,有无明的识,它就会起浪,起浪的原因是什么?就是识,拼了老命也要执着,用另外一句话,叫做割舍不下,我就是放不下啦。有一次,我跟师妈说:你要放下,分别,执着,不要这么重啊,师妈说:哼,它自己要跑出来的,我怎么有办法,这一句是佛法喔,真的,你看喔,她那样没读过什么书,但是,她这句话就是讲的,无明,自己要跑出来的,我怎么有办法,这一句话就是无明就像一阵风,来无影,去无踪,连师妈也没办法啊,她也是觉得莫可奈何啊,突然就跑出来了,不是她可以控制的啊,咦,师妈也懂得佛法,我跟她说:师妈,你没有下来听经闻法,她说:有啊,我有听啊,很奇怪,都一样是讲台语,我为什么都听不懂呢?你讲的,都是台语啊,我每一句都听不懂,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呢?对啊,接下来我说:师妈,明天要上课,你不下来听经吗?我念佛比较实在啦,那个听不懂,实在听不懂,吃得饱,穿得暖,像你说的,勤奋点念佛啦,这样,对,所以,我妈妈一天念两万、三万啊,一直念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所以说,佛法平等嘛!如果你学识比较好,善根比较深厚,经典,你就深入一点嘛,你要是说,我书没读多少啊,很少在跟字结缘,像那个猪哥亮讲的,说:我哪有那么倒楣,常常跟字结缘,意思是说:没有读多少书,没有读多少书啦,他就说:没有那么倒楣啦,跟字来结缘,那么,也有办法,也就是,好好地、好好地念佛,也受用,所以,佛法中边皆甜,那一个人碰到佛法,他就会终生受用,这个佛法不可思议的,终生就会受用,啊!如果我来调查说:你这条命是师父救的,举手,哇!就一堆、一票,很多人就会举手,为什么?喔,他找到了新的生命。

【诠论一】此四缘,简言之即(就)是根缘、色缘、识缘、欲见缘。诸位,根缘,就是眼根的缘;外缘,就是外境的色缘;接下来,内心的识缘,诸位,根跟识,很难去分,简单讲,识依附于根,根会灭,而识心,它不会灭,这个就是差别。眼根,死的时候,眼根会死啊,会灭啊,识,他不会灭的,因为,它有业啊,业识,业识,不是六合那个夜市喔,业,识心分别,业是业识,业识。所以,根跟识有什么不一样,根会烂,识不会坏,只是显现不出来而已。譬如说这个人眼睛,是瞎子、盲人,他的眼根坏,只是识起不了作用,不是没有识啊,诸位,他识,还是可以看啊,诸位,眼睛见到的时候,眼睛明的人,他见到什么?见到,眼根没有坏的人,见到明处,眼根坏掉,识有没有坏?没有啊,他见到什么?他见到暗处啊,一个见明,一个见暗啊,识性它不会改变的啊,识性,它一直存在的啊。所以,根跟识有什么不一样,根会烂,会坏啊,而识是内心的念头,那种执着,他不会坏的,生生世世的,那只是眼识不能起作用,然后咧,死了以后呢,前六识停止运作,唯第八识跟着运转,那么跟着运转呢,我们这个识,还是一直存在,那下辈子,再投胎成人,咦,识又开始起作用。接下来就是,欲见缘就是作意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”:由有“四”种“因缘”,“故”令“眼识”生起。是哪四缘呢?就是:一、由有“自心”所“现”能“摄受”执取诸尘之根,而却“不觉”知此等诸根实乃自心所现。注意喔,诸根实乃自心所现,这就是楞伽经一经的特质,无论是根,自心所现,尘,还是自心所现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,还是自心所现,山河大地,日月星辰还是自心所现喔,这个就是楞伽经这一部经典,无上的宝典的特质,不是真有外境,不是真正有外境,在楞伽经讲,所有的外境,都是自性所现,叫做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。第二、由有“无始”世来“虚”妄诈“伪”不实取著“色”尘的“习气”之“过“咎”。第三、由有能“计著”色相的了别“识”之“性”其本性(“自性”)如此。第四、心中“欲见种种色相”之无明欲望。所以,无明欲望什么意思?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莫名其妙的贪着,莫名其妙地放不下,也莫名其妙地分别,莫名其妙的失望,莫名其妙地期盼,到最后,莫名其妙地绝望,就是,统统是莫名其妙。简单讲:没有学佛,就是没找到生命真正的灵魂那学佛以后,那就行、住、坐、卧,统统在真实的生命里面。

“大慧”这就“是”眼识生起的“四种因缘”。因有这四种因缘会合,便成为瀑“水”之“流”,这流就是动荡不定,其流生“处”,便令“藏识”之体受熏染而“转”变,也就是,眼根攀缘色尘,那种根深蒂固的执着,是很难去改变的。今天,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自杀,是为什么?她是一个重考生啊,她的目标订在哪里,订在台大医学院,她考了,台大医学院要七十五级啊,她是考到七十级啊,还有一段的落差,她是重考生,她的分数可以报国立大学的,她不念,看不上眼啊,她一定要考台大医科的,那台大医科的才几个啊,从十楼左右的,掉下来,死了,这个逼死自己啊,把自己逼到绝路了,就是,我非台大医科不念,诸位,哪有办法啊,台大医科才几个人啊,七十五级分,哪那么好考,太难了,这全台湾省才几个,怎么会订到这么高的标准,就没考上台大医科,死了,就跳楼,死了,按照这个十八岁的小女孩,这大家,我们也应该要去跳楼了,要不然,这谁有办法呢?哪一个,哪一个会活得下去,大家统统要去跳楼啊,台大医科才录取几个而已啊。可是,她就把自己,要求太高、太高了,所以这个啊,哎呀,这个要是提早,要是能够听到佛法,可以稍微地改变一下嘛,退一步,就海阔天空嘛!为什么非台大医科不行呢?因而于藏海中激发滔天的眼“识”之巨“浪生”起。

【诠论二】附及,此处佛所说的四缘,与《唯识学》上的所说的四缘、九缘大略相同。唯识的四缘是:因缘、等无间缘、所缘缘、增上缘。九缘是:(一)空。空,就是距离,距离就是你眼睛啊,譬如说你看报纸,你把报纸遮到眼睛,你怎么看得到啊?要有一点距离,空,不是指空性,也不是指虚空,在这里的是指距离,眼睛看东西,要有一点距离。(二)明。那个跟智慧没关系,明是指光线,要不然看报纸没光线,你怎么看呢?明就是光线的意思。第(三)根。要眼根不坏。第(四)境。要有色境现前,外境的意思。第(五)作意。要用心,就是作意。(六) 要分别依。就是依靠这个分别作意,这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叫做分别依。(七) 就是染净依。行善或者是行作恶的一种执着,那么,我、法二执,染净依就是指第七意识。第(八) 就是根本依。就是指第八意识。第(九) 就是种子缘。种子缘最重要的在强调什么?就是强调习气,因为种子,所以在座诸位,如果我们,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场合的时候,突然,大家见面,嗯,这个人好像我跟他很熟,好像在哪里见过,其实是没见过,因为那个前世的因缘、种子、习气。

若依九缘来看,则此处的第一缘,“自心现摄受不觉”为根缘;第二缘,“无始虚伪过色习气”,为境缘;第三缘,“计著识性自性”,为种子缘;第四缘,“欲见种种色相”,为作意缘。四缘、九缘,只是开合而已。再者,此经中佛所说的四缘,与《唯识学》上所说诸缘,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本经之四缘,都是依唯心而说,注意喔,都是依唯心而说的,没有外境,为什么依唯心而说,完全跟外境无关,二乘人,讲有境,这里所说的境,都是一种业报,一种识的,一种显露而已,都是依唯心,唯心的重点在讲什么?就是遮无外境,完全没有外境。都不是单纯的名词,如“根缘”、“境缘”等,而皆是依唯心而立名,如“自心现……”、完全都是心,这个,所以楞伽经是究竟的圆顿大教,就是: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在楞伽经这个注解是最清楚不过的。“无始虚伪……习气”等。这是本经之特色,如是则明了显示:其实一切缘也都是唯心所现!如是则一切根、境、识等皆达唯心妙旨。

诸位啊,那么,皆达唯心,那么,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不吃饭,既然是唯心喔!没有办法不吃饭,那么,为什么我们在空气好的地方,身心,比较怡然,这答案很简单,因为你是业报身,我们不是三昧的、金刚不坏的佛身,我们现在是业报身啊!要睡觉啊,要吃饭啊,有基本的欲望。如果我们今天是自觉圣智的,有佛的定力,入定,那就不需,几乎归零了,佛陀用最少最少的,当然,他是示现给我们看的啦,欸,示现给我们看的,所以为什么?在座诸位啊,为什么在经典里面记载,阿罗汉,他一入定,他就是几天,在中国,祖师也有啊,他一坐着,就非常久的时间,不需要起座的,定在那个地方,不需要饮食,也不需要睡眠。这弥勒菩萨修的就是,唯心识定,那个饮食跟睡眠,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啊!所以,业力,一种习气,因此,我们在饮食上,要控制一下,或者是在睡眠上,还是要减少一下。许多修禅的人,他这个规定是非常严格的,他几点睡觉,你几点香板,你不起来,就打,也就是一定要把你睡眠克制住,诸位,什么是睡眠?沉重的无明,睡得像死人一样,沉重的无明,我们不是要破除无明吗?破除无明,就须先破除这个睡眠。但是,你今天你不睡,会死人的,脑神经会衰弱的,所有的免疫系统,都从晚上那个睡眠当中,慢慢地去培养。

简单讲:如果一个人,开始脑神经衰弱,睡不着觉,就是这个人的体质受到破坏,晚上睡不着觉,简单讲就是你制造不出一种免疫系统,你制造不出来,尤其脊髓,我们的脊椎,我们的脊椎会制造一些需要的,免疫系统的东西,可是如果说:你晚上睡不着,就表示,第一,你有年岁了,新陈代谢也停滞了,那么你就是老化的现象,有一种是病啊,有一种是老化的现象,所以,一个晚上他不睡觉的人,是很惨的,那个睡不着,很想睡,睡不着,那个是很惨的,为什么?他的身体会愈来会愈糟糕,有的人是想尽办法要让他睡,可是怎么睡,睡不着,最悲惨的,看到马来西亚,那个太太来到我这里,跟她老公来,见到我,哇!很严重,那个眼睛啊,眼眶发黑,然后,看到师父就哭,师父,我整整几个月都阖不了眼,就算阖眼,也睡不着,我问她老公,你有没有给她吃药,他说:什么药都吃了,吃安眠药,安眠药吃了就很累,很累,还是睡不着,就是睡不着。美国也有一个男孩子,四十八天,不用睡觉的,这个男孩子比较了不得,因为他也不会感觉很痛苦,白天生活,晚上,他不需要睡觉的,完全跟正常人一模一样,哇!那这种就很好了,不用睡觉。

那么,接下来,如果说你睡觉的时候,你慢慢地,会产生一种呼吸状态,一直会打呼,那么,就表示你的器官有老化现象了,当然,有的另外一种,是一种生病啦。所以,你这个身体要照顾好,身安而后道隆,凡夫不能讲圣人的话,虽然是唯心,可是我们是业报身,我们这个色身是业报,这个业报它就有一定的范围让你做,譬如说你无法生活在水中,因为那是鱼啊,那是业报,你也没有办法在空中漂浮,因为那是业报,像鬼神就有办法啦,人没办法,人这个业报,就是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,一定要这样子,所以因此人要显现出大神通,无能为力,因为我们完全受业报所限制。因此,人学佛以后,只要能够心境解脱一点,自在一点,度量放大一点,了解唯心所造,我们就把这个心,往真、善去趣向,圣道去趣向,那么这个已经不得了了,我们不敢求说:这个人啊,统统不吃,有三昧的定力,或者是这个人统统不睡觉,我们也不敢这样奢望,要求到那么地严格,因为毕竟只是业报身,所以在修行,禅堂里面,它就让你睡觉越来越少……可是这要看你的情况啊,如果你要上班,你今天越来越少,那你麻烦大了,明天就头痛啊,晕眩啊,高血压啊,因此,要看个人,所以,饮食、睡眠克制一下,就减轻了无明。

接下来,223页。【“大慧,如眼识,一切诸根、微尘、毛孔俱生,随次境界生,亦复如是:譬如明镜现众色像;大慧,犹如猛风吹大海水,外境界风,飘荡心海,识浪不断。”】

这一段在强调,有时候是顿现,有时候是渐生。说:大慧,就拿这个眼识来做比喻呗,拿这个眼识,前面讲的眼识需要四种因缘和合,就生起了眼识,就拿这个来做比喻吧。说:一切诸根,就是一切,世间一切法,譬如说六根,诸根就是六根,还有微尘,这器世界,依报最小的,依报,器世界最小的,就是微尘,一切法如六根,乃至小至微尘。接下来,毛孔,这正报,最小的根身,前面,微尘是器世间,毛孔,则是众生世间,器世间,最小的是微尘,众生世间,最小的是毛孔,是正报,正报最小的是毛孔,依报最小的是微尘,怎么样?俱生,俱就是顿,一时顿现,同时显现,这是指顿生。接下来,随次境界生,随就是也有,随次第,依境界的因缘而生,叫做随次,次就是次第,也有随次第的境界,依境界的因缘而生,亦复如是。譬如说我们的眼识,看风景,车子开过去了,虽然一时顿生,可是车子还没有开到那个位置,它就陆陆续续的,风景在前面出现,渐次而生,风景渐次而生,顿生的当下,因为时空的转换,渐次而生,所以有时候顿现,有时候渐生。

接下来,又譬如明镜现众色像;这个是比喻顿现,同时显现,镜子一照,这个色像在镜子前面,镜子里面,全部显现出来,同时显现出来,同时显现,就如明镜现众色像,这是顿现。大慧,犹如猛风吹大海水,这比喻渐生,浪,前浪推后浪,一浪……一直推,所以,这浪的起来,是前后渐生的,犹如猛风吹大海水,吹大海水会发生什么事,就是浪啊。你看看那个冲浪,拿着冲浪板,跑到海的比较远一点的地方,风一吹来,哇!就站上去冲浪板,它有一直吹,一直吹,这浪就一波一波的,就是这个比喻作渐生的意思,犹如猛风吹大海水。外境界风,这个风,是指无明,所以,补上三个字,比较看得懂,外境界,外面境界的无明之风,就像上面的比喻,就会鼓动、飘荡,怎么样?藏识的心海,心海就是藏识的心海,再补两个字,更清楚,就是:深处,藏识心海的深处。外面境界无明之风,因为能所不断,就会鼓动飘荡藏识心海深处,种子起现行,现行又薰种子。接下来,识浪不断,便次第生起,令七识之浪,这前七识所,能缘不断,就会制造大浪,八识是海啊,不断,当然就是一直生起。

整句贯串起来,就是说:万法,有时候顿现,有时候是渐生,大慧,例如依四缘所生起的眼识,世间一切法,譬如说六根,小至微尘,就是器世界依报最小的单位,乃至小至正报根身的毛孔,俱生,一时顿现,俱生。但是,也有随次第,依境界、因缘而生的,亦复如是,有的顿现,有的次第而生,一下子俱生,一下子渐生,两种都有。接下来,又是另外一种比喻,譬如明镜显众色像,一时顿现,大慧,也有渐生的咧,犹如猛风吹大海水,外面的境界,无明之风,鼓动飘荡藏识的心海,而这个藏识的深处,就起了这个大浪,令七识之浪起来而不断,前浪又推后浪,这个就是渐次而生,这万法,统归一句,万法,有时候顿现,有时候渐生。

【注释】“诸根”:是指六根。“微尘”:指器世界,亦即(也就是)依报。“毛孔”:代表众生之(的)根身,亦即(也就是)众生世间,是为正报。“俱生,随次境界生”:“俱生”,就是一时俱生,也就是顿生,无分前后,如镜现像,一时俱现。“随次境界生”,为“随次”第、依“境界”因缘而“生”,亦即(也就)是渐生,如风吹海水,前波起、后浪随,依次渐生。此谓诸识之生起,有一时顿起的,也有依次渐生的两种。“譬如明镜现众色像”:这是比喻识之生起,有顿生的,如镜对形,妍媸好丑,妍,就是美,媸,就是容貌丑陋,这个妍媸好丑,一时顿现。“犹如猛风吹大海水,外境界风飘荡心海,识浪不断”:这是比喻有些识之生起,是依境界因缘会合的先后,次第而起,如境界风鼓动藏海,令识浪一个接一个不断生起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”譬“如眼识”之生起,是依如上所说之四种因缘,其他诸识之生起,亦复如是。世间“一切”法,如众生之正报“诸根”、以及依报、小至“微尘”乃至正报中小如“毛孔“等这一切法的生起,有一时“俱生“的,也有“随次”第依“境界”因缘和合之先后,而渐次“生”起的,也是这个道理(“亦复如是”):“譬如明镜”于对境显“现众色像”的时候,便是一切一时顿现;“大慧,”又譬“如猛风吹大海水”,使波浪于海中一波接一波地次第生起一样,“外”在“境界”之“风,飘荡”藏识之“心海”,令七“识”之“浪”,“不断”地次第生起,也是这样。

所以,在座诸位,你一定要做一下克制的功夫,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,你就要这样子自我观照,自我解读,啊,我又受到境界无明的风吹动了,我现在里面,心难受,难过,这个是识心在作用了,识心在作用就是贼在作用了,本性在作用,就是主人在作用,主人在作用就是贼莫可奈何。主、客二观,主、客,要弄清楚,真如本性,是主人啊,外来的情绪,这是客人啦,那你就告诉自己,这些心情不好的,只是来作客的,我的主人,其实是充满喜悦的,如如不动,如如不动就是主人。这些心情不好的,所有的无明、执着、分别、颠倒,情绪上的东西,统统是来作客的,诸位,来作客的,终将要离开。你有没有去注意,一个旅社啊,就把人家整个旅社一直住下来啊,哪有这样子的,你出国旅游,去住一下旅社,因为你是作客的嘛!住了一天、两天、三天,那你就要搬离那个旅社,也是,我们现在也是,主人不搬迁的,真如本性不搬迁的,这些情绪的东西,有一天,会搬迁的。那么我们现在,没办法的,就像,要用哲学家那句话啦,把最困难的东西,就交给时间,把最困难处理的,就交给时间,不要处理它,这个就是一种办法。

现在,你所发生的事情,大家都这么样坚持,吵吵闹闹,没办法处理,就把最难处理的,就交给时间,所以这个也是一种方便的解脱法,把最困难的,最痛苦的事情,最不能解决,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,就交给时间,反而是一种解决之道。你硬要,现在的时间,因缘不具足,硬要解决这一件事情,那么,会搞得更严重,更痛苦,甚至会逼死人啦。所以世法,出世法呢,它是本来无二法,也就是,世间法跟出世间法,并没有两种法,世间法,要用知识跟智慧,出世间法,也要用知识,还有智慧,要有靠经验Experience,就是经验第一义谛。所以,修行人吃得越苦越好,人家越侮辱你,那么,你就越能够成长,像我们一出生,就生长在那种家庭,生长在那种痛苦的家庭,就是一直找不到目标方向,欸,受那个苦也很好,捡破烂啊,去菜市场捡菜,被诬赖说:我们是小偷,我们也是,那时候,小孩子也会哭啊,可是这个,慢慢、慢慢地,心智就成长,到大一的时候,我追求的是佛法了,因为这个世间很苦啦,就是因为在大学前面,所遭受的这个病苦啊,逆境啊,还有就是单亲的家庭啊,就很多,哇!挫折,在找生命的根源,问题,痛苦的根源,这出在哪里,所以有时候,我们的痛苦越深刻,只要能够听到佛法,他反而更容易成长,更糟糕。

譬如说:像这个温室里面的小花,这温室里面的小花,就像我们那个同学啊,来学佛,人生有八苦,有三苦、有八苦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就生、老、病、死,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苦,我跟那个同学讲,他成功中学毕业的,我就跟他讲,你来学佛,他说:我没有感觉啊,为什么我都没有感觉,这个世间很苦,我觉得这个世间,有某些东西还是很快乐啊,譬如说:唱唱歌啊,看看电影啊,写写作,踏踏青,烤烤番薯、烤烤肉啊,我觉得这个很好啊,我不感觉它很苦,欸,我们两个的觉受、感受,就差这么多。我说:哎呀,今天啊,某某教授要来,要来佛学讲座,我们去听,你们要做佛祖的,你们自己去,我们要六道轮回,我们不要去,他是跟你摆明态度,我就是不听经,不闻法,善根就完全不一样。那师父一听到这个佛法,这是我生命要追求的,当我见到了真理的曙光,我绝对不罢手。就跟我小时候,那种坚韧不拔的个性是一样的,坚忍个性是一样的。因此,每一个人的果报不一样,因缘也不一样,所以,善根也不一样,因此,也没办法一概而论。那么,你现在如果说:听到了佛法,应当学习控制自己,英文叫做Control your mind,你要控制一下你的心,你要学习控制一下,做自己的主人,要不然修行干什么?如果那个外来的境界,一下子,就让你动荡不定了,烦恼就生起,那你离修行成道,还太遥远了。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儿孙作马牛。嗯,慢慢地学放下,放下,你有你的因缘,妈妈、爸爸有爸爸的因缘,阿公有阿公的因缘,看谁懂得珍惜。所以,师父从大一到现在,四十年了,从二十岁左右,到现在四十年了,精进不退啰,从来没有打退堂鼓的啦,欸,从来也没有后悔过,说:师父,那你出家以来有没有后悔过,我唯一的后悔就是出家太慢了。

经文:【因所作相。异不异。合业生相。深入计著。不能了知色等自性。故五识身转。大慧。即彼五识身俱。因差别分段相知。当知是意识因。】

这一段,是告诉我们:是七转识,还有前五识,还有第六意识,怎么生起的,怎么互为因缘的,因所作相,就是藏识为因,这个因,所以我说,楞枷经它太难,它,字实在是太少,少到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。因,就是藏识为因,所作业之相而生起七转识,你看,因所作相,这有谁能够看得懂呢?这谁看得懂呢?它这很难,就是因为它太简略,简略到你无法连接上来,藏识为因,所作业之相,因为动念,而生起的七转识,怎么样,这两种关系。“异不异”,就是藏识跟前七识的关系,是非一、非异,“异”就是非一;“不异”,就是非异,“不异”就是同,“异”当然就是不一了,就是非一了,“不异”当然就是非异了,就是同了。就是藏识与七转识的关系,它,你讲一,是不对的,讲异,也不对的,是非一,还有非异的关系,“合业生相”,这个七转识又合业,什么业?就是藏识的业,藏识的业就是无明业相、转相、生相,叫做藏识的业,藏识的三细相:业相、转相、生相。

所以,七转识又合了藏识的三细的业相、转相、生相,就让众生更加搞不清楚。生相,就是现相;业,就是业相;所以合业就是藏识的业相、转相、生相。业就是后面加一个相,就更清楚了,合业相还有生相,就是合和了。七转识又合藏识的业相、转相、生相,它这里只举两个业相,还有生相,就是三细的意思,众生对这个藏识搞不清楚,这个七转识一起来,又合着三细相,更令众生一辈子搞不来,更弄不清楚,所以怎么样?深入计着,这一点可是很重要的,令众生更加地深入计着七识为实有,就是我这颗执着心是实实在在的,我这颗分别的识心,是实实在在的,是牢不可破的,不知道乃是唯心现量,妄动不已啊!所以,所有的执着,没有任何的意义,所有的分别,也没有任何的意义,所有的颠倒见也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
在座诸位,人的生命活多久,你尽量照顾它,活多久就算多久,有时候,你也改变不了它,譬如说,你有先天性的体质,有癌症的传承,那你时间到,你就会,就有癌症的产生,那么,在医学上来讲,癌症的产生,他说,有种种的关系,原因不明。也有因为饮食,而引起癌症,饮食啊!也有因为呢?水质啊,产生癌症的;也有因为心情压力而产生癌症的,所以我认为听闻到正法,还是比较重要,关于寿命的长短,那你只能尽量地去照顾它,多活一点的时间,喔,多做一些福报,修一些善。所以,深入计着,前面搞不清楚了,七转识又跟前面的三细,搞在、搅和在一起,令众生更深入计着,难以自拔,所以,你就知道,当一个人,不管他是善良的人,或者,只要它不学佛的人,乃至于说他是一个大善良的人。他多多少少都一定有某一个角度是很执着的,尤其是重视自己的名啊,或者是自尊心,因此,你想要去度众生,师父告诉你,第一个,你一定要尊重对方的自尊,否则你度不了他。你一定要先照顾对方的自尊心,说,我讲了话出去,会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。

因为人的根深蒂固是很严重的,你想度他,你每天都臭他,对不对?漏他的气(台语:使人没面子)他怎么会跟你走呢?是不是?人的执着,深入计着,这种我执、我见是很可怕的,所以,要潜移默化,要从本身做起,你要度你老公,你,做一个好老婆,你要度你的老公,做一个好老婆,要度你老公,从你本身做起,你要度你的老婆,你要做一个好老公的话,自己本身好好地做起,为什么?因为,第一个人深入计着,如果你重新彻底改变了,她就说,嗯,你学佛真的改变了,我以前看你每天念,一直念,一直念啊,足足地念啊,碎碎念啊(台语:唠叨),咦,现在没有了,女人都没有这么会念我啊,你这男人这么会念啊,你是男人中的女人啊,你是不是有生理期啊,有一种男人,他一直念,足足地念啊,好像有生理期一样的,一直碎碎念、碎碎念,比女人更严重喔,这样地念不停啰,所以,这个改了,改变了,喔,作为你老婆,我这个老公,学佛以后真的不一样了,她受你感动,你一句话都不用讲,她就受你感动了,是不是啊,不能了知色等自性,不能了知色等六尘的自性,后面补两个字:本空,不能知道万法的六尘、自性本空,不知道这个道理,也就是从来没有听过万法皆空的真理。“故五识身转”,所以,五识的前面补一个字:前五识,身转,是什么?不是身体转喔,这个身,是指众多的意思,五蕴身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嘛!一、叫做单,二,叫做双,对不对?三,叫做众。对不对?叫做众,四,叫做多。所以我们讲,身转是指众多,因为是五识,所以,前五识身转,转,就是转生就是生起,由于我们不能了知六尘都是自心所现,执以为实,所以,更加于自心所现的六尘相上,种种的分别计着,所以,有前五识生起,前五识生起。

“大慧,即彼五识身俱,”“俱”就是同时,因差别,就是了别种种之相,因为了别,深度地分析差别种种的相,叫做分段相知,就是分段。“相”就是五尘之相,而起觉知之心,分段相知就是:“段”就是分析,分段,就是分析,分析五尘之相;“知”就是而起觉知之心,是指第六意识,分析五尘之相,觉知之心,这是第六意识生起,前面讲,八识跟七识的关系,后面讲,前五识的生起,这一段是讲,第六意识的生起。当知是意识因,注意,要补上去,当知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生起之因,这个你怎么看都看不懂啊,当知是意识因,谁看得懂啊?“当知”后面补上三个字:当知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生起之因,也就是前五识,看,起这个执取,第六意识立刻就分析、分别。

整段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:藏识为因,所作业之相,因为妄动,所作业之相,生起了七转识,而这个藏识跟七转识的关系,是什么呢?它是非一,如果是一,是不对,异,也是不对,所以,七转识,又和合了无明的业相、转相和生相,这个业,就是业相。它中间跳过去一个:转相,和合了业相、转相、生相,更令众生搞不清楚,令众生更深入计着七识为实有,不知道七识乃是唯心所现,不能了知色等六尘自性本来就空,所以前五识,众多之识转而生起,“转”就是转生,就是生起,由于不能了知六尘皆是自心所现,执以为实,更加于自心所现的六尘的相上,种种分别计着。所以,有前五识的生起,所以说,大慧,即彼五识身俱,“俱”就是同时生起。接下来,因为,有了别种种差别之相,分析种种五尘之相,觉知之心,这个是指第六意识的生起,当知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生起之因,也就是,见一切境界,由前五识,接下来,才有第六意识,第一念跟第二念,所以前五识生起是第六意识生起之因。

【注释】“因所作相”:“因”,是以藏识为因,由其“所作”业之“相”,而生起七转识。“异不异”:即(就是)非一非异,这是指藏识与转识非一非异:转识,就是七转识,补上一个七字,“藏识与七转识,非一非异”,“非一”,因七转识实与藏识不同;“非异”,因转识与藏识为同一真如体上所现起(显现的)。“合业生相,深入计著”:“合”,是和合,“业”就是是藏识三细中的业相,“生相”是藏识三细中的现相。这句话是说:本来藏识与七转识,非一非异,凡夫就已经搞不清楚方向了,再加上藏识的业相与现相相合,则更加弄不清楚,因此更加执妄为真,而“深入计著”七识为实有,不知乃唯心所现。

所以,在座诸位喔,没有一位大哲学家,没有一个世间的圣人,能够把人生跟宇宙,描绘到淋漓尽致,究竟的根源,唯佛一人,我们今天,是多么地幸运,来推崇佛,来礼拜来顶礼无上的正等正觉,无上,就是人生宇宙,没有一件事情让他迷惑,你看任何的哪一本哲学,拿出来,看看他对生命的起源,解释看看,到最后,就是不了了之,盘古开天辟地啊!再来,说,上帝创造天地万物,上帝从哪来,也说不清楚啊!对不对?那哲学家,你有看过哪一个哲学家,把人生和宇宙,如此地解释啊!就是佛洛伊德,讲到潜意识,他也没办法,解释生命的起源是什么,究竟之处啊!也没办法,所以,你再找啊,《易经》它能不能究竟解释,这八卦的东西,能不能究竟解释相生相克的道理,能不能解释究竟的真理,没办法啊!老子道德经能不能解释究竟的生命的起源,究竟的真理是什么?到底问题出在哪里,没办法,老子无为而治,道德经啊!儒家,对不对?它讲五伦纲常,父母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有没有办法解释生命的起源?孔子讲,未知生,焉知死,生,都不知道,怎么知道死后哪里去啊!未知生,焉知死,也没办法解决啊,所有的东西,每一个人都在找生命当中究竟的真理,再下来,就是佛找到了,就找到了,但是因为它很难,它很深,这个叫做“经验的第一义谛”,它非常的困难,它需要时间,它需要熏习,熏陶。

今天来听,这个名相,有一点概念,十年前的名相听了以后,今天突然来上这个楞伽经,哇,充满了喜悦,那是因为,你累积了十年,在经典里面有一个名词,叫做根熟的众生,根器成熟的众生,他听到这个楞伽经,那种喜悦,不可言喻,就比你拿一千万、一亿来给他,他更欢喜。这个就是我要找的,我自己看那一本,请回去,变成大藏经,人家是大藏经,他是拿回去藏起来,拿回去藏起来,不看叫做大藏经。拿回去看,有看的,叫做大藏经,他就看不懂啊,看,翻开像无字天书一样,哇,这个谁看得懂,看不懂,对不对?这个你以为你这个注解,你这样,师父啊,我自己看注解,你真有这么行吗?这个注解,你自己看得懂吗?难,对不对?当然也有人看得懂啦!是不是?也不能说完全看不懂,也有根器利的人有办法,是不是?所以,这个仍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接下来,所以本来藏识与七转识非一非异,凡夫就已经分不清楚了,再加上,藏识与业相与现相和合、相合,就更加弄不清楚了,因此更加执妄为真了,你就知道,所有的众生过着痛苦的日子了,执妄为真,而深入计着七识为实有,不知乃唯心所现,说:有的人,一听到世界末日,哇,就深入计着,准备什么,很多人听到这个世界末日,也是最近电视常常在看的世界末日嘛!他就准备了很多的食物、粮食,储存了种种的水。

在座诸位,真的世界末日来,储存那些,没有用的啊,你有没有看过那个科学,Scienist 那个影片,他说,那个四十公里吧!四十,长、宽、高立体的,一种四十公里的岩石撞到地球,那多严重,你知道吗?温度立刻提高上升到三百七十五度到四百度,那你三百七十几度,你到梨山、阿里山、大禹岭、拉拉山……不然,你要躲到哪里去,这个地球上升到将近四百度,撞击的时候,你要躲到哪里去,地下室?你准备那些食物做什么?所以,撞击的时候,你不需要准备食物,没有撞击的时候,你也不需要准备食物,没有撞击,就没事了啊!这个就是理性的判断,不是说,你今天筹备了很多的食物,你就可以躲过这一劫了,真正来的时候,没有用的啊!对不对?喔!到埔里,搞几个货柜,真的很好笑,真的撞击地球了,你怎么有办法啊!碎为微尘啊!那个没有办法的,这个就是用智慧来判断的喔!

“不能了知色等自性”:即(就是)“不能了知色等”六尘,实为自心体上所现起之相,其“自性”本空。“故五识身转”:“身”,是聚集,或者是多数之意。“转”,是生。由于不能了知六尘皆自心所现,执以为实,更加于此自心所现之六尘相上,种种分别计著,故有前五识生起。“即彼五识身俱,因差别、分段相知”:“俱”是同时。“差别”,即(就是)了别。“分段”,即(就是)分析。“相”是指五尘之相。“知”,为觉知。谓(意思是说):就在几乎是前五识生起的同时,由于了别、分析五尘之相状,因而产生觉知,这个觉知,就是第六识生起之因。所以,有一句话说:生命是一种错觉,就是这个意思,种种的执着、分析,妄知妄觉,所以,生命它是一种错觉,〔因为前五识,在初念缘外境时,只有现量,后随念分别,由于起第二念再缘此境的时候,内(就是内五识)与分别意识同缘,所以有比量分别计度。比量就是看到了,然后再去推论,叫做用比量,分别计度,不是现量。眼,看的是实境,而第六意识呢?它是一种比量,这分别计度,就成了第六意识的相状。所以,前五识是第六识生起之因。〕

简单讲,前五积缘现量之念,第六意识是第二念生起分别之念,不太一样,但是,几乎同时,说明有前后,在念头,几乎是同时。但是,说明一定要是前五识缘现量之念是第一念,后第六意识生起、分析,分别种种的差别,这是第二念生起分别之念,解说要用前后,了知它的次第。但是,说那个时间几乎快到零点几秒。

【义贯】以藏识为“因”由其“所作”业之“相,而生七转识,此七转识与藏识乃非一非异(“异不异”),如此,七识更与藏识之“业”相及现相(“生相”)相和“合”,故(所以)令凡夫愈迷妄识,凡夫更加地迷于妄识,而以七识为真,转更于七识中“深入计著”这个深入计着,是难以自拔,难以自拔。所以你要教化一个人,要顾及到这四个字的问题,就是说他能接受的程度多少,要慢慢地潜移,慢慢地转化,不能太急躁,太急躁会造成悲剧喔!七识之相为我我所,而“不能了知”自身所现之“色等”六尘之“自性”本空,即执为实有,“故”反击心海,就反过来,击这个心海。起五识波浪,而有前“五识”生。“大慧,”就在那前“五识”现起的同时,便“因”了别、分析五尘之“相”,而产生觉“知”,“当知”这个觉知便“是”第六“意识”生起之“因”。

【彼身转,彼不作是念:‘我展转相因,自心现妄想计著转。’而彼各各坏相俱转:分别境界,分段差别,谓彼转。】这楞伽经不论怎么去看,都看不懂啦!这就是难就难在这个地方,翻译得太简略了,这一段是说明:因不觉而生起前七转识,这前五识,第六意识。

解释一下:“彼身转”:“身”是指众多的意思,就是七转识啦!彼七转识众多之识生起!简单讲,彼诸识,彼众多七转识生起彼不作是念,就是不能觉知,不能自觉,七转识不能觉知。不能自觉、自知。说:我辗转相因,自心现妄想计着转。说:我等诸识啊!我七识啊,在转来转去,互相为因。辗转,相就是互相。相因就是互相为因。你作我的因,我作你的因。就是我等诸识,七转识辗转互相为因,且于,而且在自心现外在之种种境界上,怎么样?妄想分别计着转,“转”就是生起,所以在这里“转”就是指生起。说:我等诸识,我等七转识。怎么样?辗转互相为因而生起,而且自心所现的外在的种种境界上,有种种妄想分别计着而生起的,而彼各各坏相俱转,而彼七转识,七识呢?前七识,诸识各各坏,是这什么意思?这里坏,跟前面讲的坏又完全不一样。就是,这里的“坏”,是彻底的坏,坏到底,就破坏了心海寂静不生之相,破坏了我们寂静之相,就是因为一直动念,起滔天的大浪。一直执着、一直内心起。现在讲的,就是几乎逼疯了!情绪完全失控,不稳啊!所以,每一个人都带着一些疯,疯狂之性啊!不要给他拿起来,拿起来喔!你就知道死活了,就是不要让它发作起来,你如果让它发作起来,你看,她美美的、美美的喔!嗯,可远观,不可亵玩焉!远远地看,美美的就好,不要太过靠近,如果让她发作起来,拿起来,阿弥陀佛!你想像不到的凶狠喔!真的喔!这坏就是破坏了心海寂静不生之相!“俱转”就是七转识。一时、同时生起叫做俱转。同时七转识一时俱转起。

接下来咧!“分别”分别什么,分别自心所现的六尘境界,就是前五识生起了,前五识才分别自心所现的。依报,六尘境界啊!而生前五识,所以分别自心所现的六尘,这个是前五识生起之因,然后分别境界。然后后面补几个字你才看得懂。而生前五识,前五识就是这样出来、产生的,而生前五识,分别自心所现的六尘境界,前五识就生起。所以,这个分别境界怎么样?而生前五识,那补上去,就完全看得懂了,而生前五识。

接下来,这第六意识怎么生起的呢?第六意识就是分别,“怎么样”分别,为什么只有分别,还要加以分析,欸!分别还必须加以分析,第六意识生起之因。就是分别、分段然后加以分析,有种种的差别。“谓彼转”什么叫谓彼转?这就是七转识相因转生的情形,叫做谓彼转。它这个字,简单到不知道它在讲什么!谓彼转这个就是七转识相互为因、转生的情形,就是这个意思。你看,这谓彼转这三个字喔!这样涵义就很深了,这就是七转识,七识相因转生的互相为因的情形。

那整句把它贯串一下,先念一下经文:彼身转,彼不作是念,‘我辗转相因,自心现妄想讲着转。’而彼各各坏相俱转:分别境界,分段差别,谓彼转。这一段是说明,因为不知不觉而生起的前七转识,前五识怎么产生的,第六意思又怎么产生的,这一段就是在讲这个。“彼身转”,彼众多的七转识生起,这诸识的生起,自己不能觉知,不能自觉。彼不作是念,他们没有办法觉知,没有办法觉悟而自己做这样的觉察、观察,而这样说而我等,就是我,就是我等诸识,就是我们这七识辗转互相为因,他们不作是念就是没有觉悟、觉察的心,这七识根本不作是念,说:我等诸识能够互相为因,而且于自心所现的外在的种种境界上,妄想、分别、计着而生起的。简单讲:识因境有,心生则种种法生,法生则种种心生,就是在讲能所不断的识心分别与境的互相为因。而彼,彼是指七识,而彼七识。前七识一生起来就各各起滔天大浪,破坏了心海寂静不生之相,我们的心海:真如其实是无相的。我们的心海其实是无相。为什么叫你离一切相即名诸佛,诸位,离一切相,离心缘相、离文字相。为什么?一切相都离。则彼前七诸识各各生起滔天大浪,破坏了心海寂静之相,七转识有时候一时俱转、俱起。

接下来,分别境界而生起前五识,分别什么境界呢?因为分别自心所现的六尘境界,而前五识就生起,所以分别境界而生起前五识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-30目录(未完)

楞伽经30 :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,可以持咒灭业障

楞伽经31: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,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

楞伽经32: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: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

楞伽经33 :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,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

楞伽经34 :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,他拼不过那个习气,贪念、嫉妒心

楞伽经35:我不反对念佛、诵经,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

楞伽经36: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,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

楞伽经37:阿赖耶识的来源: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(阿赖耶识)

楞伽经38:为佛圣弟子,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,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

楞伽经39: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,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

楞伽经40: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,该有的早晚课、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

楞伽经41: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本体佛佛道同,不会有争吵的现象

楞伽经42:学佛学了很久,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,那就等于没有

楞伽经43:如果你的年龄层超过四十岁,你就必须要过无相的生活

楞伽经44:学佛不够深的人很难得有一颗喜悦的心,喜悦是生命的本质

楞伽经45:看到一件东西、听到一句话就起贪嗔痴就是不能离相,你的修行还很肤浅

楞伽经46:出家是本性的事情,所有的法都是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,跟佛没有关系
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
楞伽经 48:到大悟见性那一天,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